为了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切实解决学生困难,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构建多渠道协同服务机制。2025年4月9日经济与管理学院跨境电子商务2414班学生冯冰在高台校区9号楼浴室洗澡时,将手机放置于柜面,因柜体意外脱落导致手机镜头损坏,后期维修费用约800元左右。面对突发情况,该生通过宿舍门后“困难诉求二维码”提交求助信息后等待处理结果。从常态化的困难诉求数据整理中,负责此项工作的老师查看了该生的诉求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学生,并主动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2025年4月18日傍晚,学生公寓楼浴室负责人到校与该同学面对面商讨理赔事宜,因学生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难免手足无措,所以及时求助辅导员老师。接到求助后,辅导员李翔宇因工作无法亲临现场,第一时间在学院学生工作群发布协助请求。此时学院辅导员及班主任均在新泉校区办公,但学院迅速启动跨校区联动机制:辅导员阿卜杜外力运用法学专业知识,与浴室负责人展开线上责任认定与协商;辅导员王嘉禹即刻驱车赶赴高台校区,为学生提供现场支持;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贾贵娟同步联系班主任王子奇,通过线上沟通持续安抚学生情绪;班主任王子奇在了解情况后与学院派往喀什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学习的辅导员张国伟迅速汇合,共同前往事发地协助处理。
在多部门协同努力下,涉事方与学生最终达成合理赔偿方案,事件得以妥善解决。冯冰同学深受感动,以手写感谢信的方式向老师们表达谢意,该同学在感谢信里写道:“经管学院的困难诉求真的会有人看,有人解决,这个汇集困难诉求的二维码太牛了”。学院辅导员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学生的认可就是工作的最大动力,再远的距离也挡不住为学生解忧的脚步,从学生扫码求助后老师接诉即办,到积极对接跟进,再到多方协调,最后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就是贯彻落实好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能时刻感受到老师们全方位的呵护。

此次事件的高效处理,是学院“一切为了学生”工作理念的缩影。经济与管理学院通过构建“信息员+二维码+意见箱+主题班会”的立体诉求通道,形成“快速响应、专业支撑、跨区协作”的服务机制,为学生解决生活难题、学业困惑等各类诉求。同时经济与管理学院也以“不分岗位、不分校区、不分时间”的协作精神,将育人温度融入每一次紧急支援、每一场耐心沟通中,逐步树立起“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学生工作品牌,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未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化协同育人模式。以更精准的服务举措、更温暖的人文关怀,助力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轻装上阵,让教育真正成为“有灵魂的陪伴”。
经济与管理学院
撰稿:冯韵华
供图:冯冰
校对:钱红
校审:贾贵娟
审核:贺波
2025年4月19日